低钠煅烧氧化铝为什么加工难度大
低钠煅烧氧化铝加工难度大,根本原因在于其极高的纯度和通过煅烧形成的稳定晶体结构,这两者共同导致了材料本身高硬度、高脆性且化学惰性的特点。
1. 微观结构:发育完全的刚玉晶体
什么是低钠煅烧氧化铝?它是由工业氧化铝(Al₂O₃)经过高温(通常1300℃-1450℃)煅烧,去除挥发性杂质(特别是Na₂O,故称“低钠”),并完成晶型转变,形成结构稳定、硬度高的α-Al₂O₃(即刚玉)的产物。
晶体发育完全:高温煅烧过程使得氧化铝的晶粒长大、发育完整,晶体结构非常致密。这意味着材料内部缺陷少,但同时使其变得极硬且脆。
高硬度:其莫氏硬度高达9,仅次于金刚石(10)和碳化硅(9.5)。这意味着能有效切削它的工具材料非常有限(如金刚石、立方氮化硼等),工具成本极高且磨损快。
2. 物理性能:高硬脆性带来的挑战
*磨削加工困难:
磨料选择:普通砂轮(如碳化硅、刚玉砂轮)根本无法加工,必须使用金刚石砂轮或CBN(立方氮化硼)砂轮。
加工效率低:即使使用金刚石砂轮,其“削铁如泥”的效率在这里也大打折扣。材料去除率非常低,加工耗时极长。
砂轮损耗大:高硬度的氧化铝对金刚石磨粒的磨损也非常严重,导致砂轮需要频繁修整和更换,加工成本急剧上升。
切割与钻孔难度大:
3. 热学性能:热导率与热应力问题
热导率相对较低:虽然氧化铝是陶瓷中导热性较好的,但相比金属仍然很低。
加工热应力集中:在磨削、切割等过程中,局部会产生大量热量。由于热量无法快速传导散去,会在加工区域形成巨大的温度梯度,产生局部热应力**。
这种热应力极易导致工件产生新的微裂纹,或使原有的微裂纹扩展。
严重时,甚至会直接导致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开裂报废。
4. 化学性能:极高的化学稳定性
低钠煅烧氧化铝是极其稳定的化合物,不溶于水,耐酸碱腐蚀。
这意味着无法采用化学机械抛光 或蚀刻等“软化”材料的辅助手段来降低加工难度。加工过程几乎完全依赖物理上的机械力,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的硬脆材料加工难题。
低钠煅烧氧化铝因其卓越的性能(高纯、高硬、稳定)而成为高端应用的首选,但恰恰是这些卓越的性能,使其成为了制造和加工领域的“硬骨头”,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采用尖端技术才能对其进行精密成型。